继续教育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机构设置 | 成教管理 | 非学历教育 | 自考专栏 | 招考信息 | 规章制度 | 党建园地 |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文章正文  

 

人民至上:奋力书写伟大复兴的美好生活答卷

2022年03月21日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重要论断,这是对“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价值遵循的时代彰显。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将实现人民生活幸福视为“国之大者”,把关注民意、集中民智、汇聚民力、厚植民生贯穿于党的治国理政之中,把关注民意视为施政基础,集中民智视为关键环节,汇聚民力视为内生动力,厚植民生视为不懈追求,从而彰显了大国大党的历史自觉、家国情怀与天下担当。

始终关注民意,“站稳人民立场”。民意,是人民群众最本质的利益要求和最普遍的心理取向。始终关注民意是党施政的重要基础,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施政过程中的阻力因素,消除社会治理中的不和谐音符,夯实治国理政的群众基础。因此,在新征程上,要维护群众利益,读懂民意。畅通舆论渠道,真正倾听民意,完善和健全制度保障,让人民群众“敢于说”;与时俱进创新媒介平台,让人民群众“可以说”;不断提升公民理性精神,让人民群众“学会说”。同时,完善法律制度,切实敬畏民意,即保障人民群众的立法权,使法律由人民运用从而真正成为维护人民利益的武器,让人民群众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自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受益者。

充分集中民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步迈进,唯有在建设进程中鼓励人民群众献言献策、大胆创新,才能攻坚克难,大步前行。因此,要为激发人民的首创精神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实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要为激发人民的首创精神集聚创新人才,既要“留得住”国内人才,又能“引得来”国外人才;既要为培养基础性研究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又要鼓励“高精尖缺”人才把握创新方向。要为激发人民的首创精神营造社会氛围,给予创业者公平的市场机会、对等的社会地位、足够的社会宽容。

全力汇聚民力,“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所谓“民力”,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所汇聚起来的磅礴伟力。只有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发挥主动性,方能“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这就需要抓好“关键少数”,强化民族复兴中坚力量,不仅党员要接受党性教育,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也要将党的制度建设与强化人民当家作主主体地位结合起来。需要动员青年群体,培育民族复兴有生力量,因而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需要巩固统一战线,增添“重要法宝”时代活力,从明确主体要素、完善法律法规、发挥制度效能、落实参与要素入手,画好“同心圆”。

不断厚植民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民生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在推进民生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相结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民生建设,用系统的思维统筹民生全局,用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民生问题,为我国现阶段开展民生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原文刊载于《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作者分别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刘文涛/摘编)

上一条:求是网评论员: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下一条:深刻把握“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关闭

学生园地  

 

* 下载专区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 http://zxzf.tjut....

Copyright © 2016- 2020 继续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300384       联系方式:022-60214374